requestId:68adecebc0b8e3.65800331.
社交網絡:最流行的公共生活方式,能否促成實際政治參與還包養網有待觀察
社交網絡成為當前中俄青年參與公共生活的主流方式。根據2012年的統計,俄羅斯青年(15-30歲)社交網絡的參與度非常高,53%的青年經常使用社交網絡,其中包括29%的青年每天使用,14%的青年有時使用,只有約1/4的青年完全沒有使用。在中國,根據社科院社會學所2012年調查,大學生中64包養站長.0%的學生使用過社交網絡,82.7%的學生使用微博;較之全國同時期網民中社交網站48.8%的使用率以及54.7%的微博使用率,高包養留言板學歷青年群體同樣走在前列。
社交網絡能否促成實際的政治參與是兩國學者共同關心的問題。一個總體的趨勢是,在公共討論和公共政策空間總體趨于縮小的情況下,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絡)已成為活躍的包養網公共討論平臺,能不受時空限制,動員無限的潛在參與者,使政府不得不重視其中涌現的公共意見,并作出及時回應。但這一效應也不應被過分夸大。俄羅斯的研究表明,盡管互聯網上自組織活動生機勃勃,但青年中實際包養網的政治參與水平并不高,新的和傳統的政治活動的參與者僅占被訪者總體的12%。青年參與自組織活動,更可能是因為實用主義的目的,而非意識形態的目的。中國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通過對大學生微博關注取向的分析,發現在中國社會結構和文化背景下,青年對于公共生活的參與似乎是因循兩條路徑分別擴散的:一條是私密(關系)包養網評價型的路徑甜心花園,通過對親朋好友的關注而接觸到公共包養合約信息;另一條是公共(參與)型路徑,直接就公共時事件發表個人觀點、加入各類感興趣話題等,不過這部分行為僅包養甜心網占微博行為的20%。因此,網絡中的社交生活能否在兩國在轉型變包養遷之后,培育面向現代社會所需的公包養網民精神,還是只能流于“擴大的私人生活”或者旨在享受“好時光”的娛樂性參與包養網,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青年認同:社會轉型中的異質性和主體性
年輕一代的認同、規范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包養網,他們成長于社會轉型的重要包養app歷史階段,同時又與臺灣包養網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浪潮以及消費社會的興起交織在包養留言板一起。與上一代人相比,他們是在新的環境中包養包養網完成社會化,受到了更多宏觀力量的綜合影響。對社會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的行為實踐展示出青年所享有包養網的價值體系與其他幾代人存在差異,更有不同的價值體系在青年群體內部共存,使這一代成為具有鮮明風格的一代。
現代信息科技與青年亞包養甜心網文化交織,其確立和運作的邏輯與包養網dcard傳統社會有著極大的不同。在互聯網為傳播基礎的文化動態發展中,青年群體展現出更多的主體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性和創造性。他們通過網絡實現了工作、學習、娛樂休閑、個性表達、社會交往、集體認同、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重大變化,也通過網絡發泄自己的各種情緒、創造屬于自己的流行文化,并且不同程度地參與到社會批判包養網VIP和社會建設中。因此,兩國共同體現出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盡管青年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呈現出對“大政治”興趣的衰退,但在青年亞文化中卻體現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化。
關注青年的學術研究:青年的成長關乎大國的未來
中俄兩國的青年包養情婦研究都包養管道經歷了起伏多變的包養網發展進程,當社會發生變遷,青年群體包養妹和關注青年的學術包養行情研究也隨之發生變化。青年一代是大國走向未來包養網ppt的支撐者,發生在當代中國青年身上的重大現實問題,將形成他們的社會成長經歷,直接包養網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長遠發展。青年問題與中國當下的社會轉型密切關聯。包養金額一方面,當代青年本身受到社會轉型的直接影響并且自身也構成轉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們也越來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其價值包養觀和行為方式都不再是自我封閉和獨立的。因此,為了更完整和準確地理解中國當代青年的境遇與態度,更深入揭示中國社會轉型的某些內在機制和長遠趨勢,應該加大青年研究的國際比較力度、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和融合。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