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傷害 專家一包養網站比較支招兒童保護與心理安全重建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b42491d8a49.78461350.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虔)4月10日,第三屆心理健康與社會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兒童保護與心理安全重建”,此次論壇由包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多位專家在論壇開幕式分享了自己關于兒童心理安包養網全問題的觀點和體會。

包養網站國兒童遭受性侵犯發生率無準確數據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包養行情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在演講中指出,我國有近2.8億兒童,但是當今社會對兒童權益存在著漠視、忽視甚至踐踏的情況。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兒童面臨著體罰、身體虐待、暴力傷害、性侵害和性暴力、拐賣和成為童工包養網等風險和傷害。我國沒有確切的兒童遭受性侵犯的發生率數據。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對北京、蘭州9個包養高中調查顯示,性侵害發生率為6.7%-21.8%。在暴力傷害包養一個月價錢方面,北京大學根據3577名大中專學生的調查顯示,64.2%的男生和45.1%的女生16歲之前遭受過軀體虐待;65.7%的男生和55.4%的女生16歲之前遭受過精神虐待,25.6%的學生16歲之前遭受過性騷擾或性侵犯。宋文珍指出,兒童遭受暴力傷害的后果和危害十分嚴重,會造成長期的身體和心理的負面影響。她認為,國家、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和社區應該聯合起來成為保護兒童的主體。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相結合,同時遵循三個“P”原則,即保護(Protect)、服務提供(Provide)和兒童參與(Participate)。

宋文珍提出,保護兒童措施中首先要完善保護兒童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注重法律法規的落實和實施,在執法的同時也包養要避免對兒童造成二次傷害;同時要強化政府責任,構建多部門合作的兒包養網童保護與服務工作機包養意思制;還要建立適度普惠型的兒童福利制度,讓兒童福利在孤殘困境兒童、重病等困境兒童、困境家庭兒童、一般貧困兒童、普通兒童中逐層擴展,達到普惠;最后,要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兒童保護與服務體系,將兒童保護納入社區管理和服務職能。

兒童心理創傷有時具隱蔽性 避免二次創傷

突發應激事件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創傷往包養合約往高于成人,并且對幸存者或受害人的影響更為長遠。經歷各類突發應激事件的兒童、青少年往往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創傷反應。兒童既容易受包養甜心網到突發事件本身的影響,又可能會在受助過程中遭受“二次創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正奎,從自己的實地工作經歷出發,對災區兒童的心理保包養網評價護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指出,兒童是災難中最受傷害的群體之一,5•12汶川地震之后,有69%-72%的兒長期包養童出現PTSS(創傷后應激癥狀),40%的兒童出現ASD(急性應激障長期包養礙),24%的兒童出現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6%的兒童出現長期的身體化癥狀。在災難中,兒童親近的人與物的失去,都會對兒童心理造成傷害。同時包養網,兒童心理創包養網比較傷有時具有隱蔽性,包養網評價不易被觀察到。

他認為,兒童心理援助應分為心理急救、心理康復、心理重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應有不同的援助團隊進行相應工作。各類創傷事件威脅著兒童的心理安全、幼小或年輕的生命被忽視,都是兒童心理保護面臨的挑戰。他指出,應該包養條件從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等多視野看待兒包養金額童心理援助。

質疑、震驚 被拐賣兒童心理變化多

公安部刑偵局副巡視員陳士渠從打擊拐賣犯罪角度解讀兒童保護。他介紹,公安機關近年來建立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實行偵辦責任制,打擊兒童拐賣犯罪頗有成效。對于陳年積案,公安部2009年建立了全國打拐DNA信息庫,通過DNA比對幫助尋找,已找回3600多名被拐多年的孩子。同時,針對組織被拐兒童街頭乞討,公安部也進行了打擊。

陳士渠指出,被拐賣包養網兒童和家長都受到很大的心理傷害,需要進行專業的研究和幫助。在被拐賣過程中,兒童會包養網產生很多心理變化,如對“賣掉”自己的親生父母產生質疑,因年幼對親生父母無印象而對“買主”產生心理好感,在被解救時的震驚等,都需要進行心理干預,避免他們生活在陰影之中。

人際暴力重創兒童 家庭應成療傷止痛港灣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護兒童及家庭心理支援中心主任龍迪從家庭角度分析如何保護兒童心理安全。她指出,人際暴力對兒童的成長會產生非常大的心理傷害,18歲以下經常遭受到的人際暴力包括身體虐待、心理包養虐待、疏忽照顧和性侵包養故事害。兒童受到心理傷害會表現包養留言板出課業成績不加、不信任自己和他人等。龍迪認為,培育兒童心理安全的環境,需要提升公共意識、跨部門多專業合作、終止針對兒童的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要保護兒童的生存權、包養網車馬費包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同時,保護兒童安全,不是限制兒童自由,而成年人擔責;保護兒童身體安全,不要包養網破壞兒童的心理安全

她建議,要以兒童為本,把保護兒童權利和福祉放在首包養網位,從立法、教育、醫療、養育等角度增加兒童心理安全。同時,讓家庭成為療傷止痛的地方,看重家庭保包養網護兒童的意愿、能耐和資源。社區的作用也不可忽視,要以社區為基礎,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援,增加父母的安全感,提供資源、解決困難,進行非包養網暴力教育。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